人人都知道要注重保持清洁。但过于追求干净卫生对人体健康可能有害。这一理论被科学家们称为“卫生假说”。英国《每日邮报》21日报道,科学家现在认为,“卫生假说”或许可以解释为何现在英国人癌症发病率比20世纪70年代中期上升了25%。
过分清洁有害
有一种说法,在生命初期接触一定量的细菌和灰尘将会启动人体免疫系统,为今后抵御威胁做准备。而如果人们把一件件生活用品都清洗得一尘不染,则破坏了这一进程。
《每日邮报》援引明特尔市场调查公司的统计数据报道,去年英国人购买清洁产品总价达6.1亿英镑(约12.2亿美元),这一花销在过去5年里增长了16%。但支持“卫生假说”的人士却说,热衷保洁的结果是不断上升的过敏几率。数据显示,英国人的过敏几率处于全球高水平,平均每年约6000人因严重的动物过敏、蜜蜂叮咬、食物过敏接受治疗。
此外,多项研究显示,生活在农村的儿童较少患过敏症、哮喘和湿疹等疾病。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接触有毒物质的机会更多,或是饮用含有细菌的未消毒牛奶。养猫、狗等宠物的儿童似乎抵抗力也更强。
抗癌新说
科学家们认为,“卫生假说”还可以解释人们患癌几率不断上升的原因。根据假说的理论,不断接触过敏原、细菌或某些毒素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始终保持高度警惕,从而使癌细胞在形成初期就得到抑制。
细菌抗癌的事例不胜枚举,《新科学家》杂志曾报道,20世纪70年代,人们发现棉纺织从业者患肺癌的风险小于其他行业。研究人员认为,其中奥秘是一种污染棉花并携带粉尘的细菌内毒素,这种毒素能刺激免疫系统处于高度警惕状态。两年前,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一项研究也发现,乳牛场的农民较少患肺癌。
迄今最有说服力的要数细菌帮助抵御儿童白血病的理论。一些专家认为,如果在婴儿出生几周后就把他们送到托儿所,小孩就不大可能染上儿童白血病。因为在那里,婴儿们咳嗽、流口水、吮手指,他们正在形成的免疫系统被置于含有各种细菌的环境中。这样,免疫系统始终处于活跃状态,人体抵抗力得以增强。
但专家指出,时间把握至关重要。因为1岁以后,婴儿免疫系统对细菌的反应就变得过于强烈。白血病研究基金会临床专家肯·坎贝尔说:“如果首次接触细菌的时间太晚,患病几率反而会大增。”
“新说”不新
细菌抗癌的理论其实算不上标新立异。早在1893年,美国医生威廉·科利为一名腹部肿瘤患者进行过一次颇受争议的治疗:他向这名16岁男孩的肿瘤内注射调配的含有已死细菌的液体,试图让患者免疫系统以为受到外界攻击。结果,免疫系统反击,最终杀死细菌和癌细胞。经过7个月治疗,癌症被治愈,患者又活了26年直至死于心脏病。
科利发明的液体后来被称为“科利毒素”,他的癌症疗法在美国一直被沿用到20世纪50年代。现在这一疗法再次引起关注,因为人们发现,曾被认为有害健康的细菌不仅能用来治疗癌症,还可能预防癌症。
不过,坎贝尔强调,“卫生假说”是否适用于癌症治疗还未得到证实。他告诫家长们还是应该通过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来预防儿童白血病。(郑开君)